大河村广场上中国邮政的爱心驿站内,工作人员和孩子们一起开展阅读活动。本文图片除署名外均由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郁婕摄
新岁序开,接连几场春雪不期而至。虽然气温不高,但随着严寒冬季脚步渐行渐远,春的气息在河州大地逐渐浓郁起来。
2023年12月18日23时59分,积石山6.2级地震突如其来,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大量房屋毁坏,部分水、电、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受损。地震发生后,在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省委省政府带领广大干部群众众志成城、勠力同心,在最短的时间内夺取了抗震救灾的伟大胜利。
随后,围绕“今年国庆前让受灾群众搬进新居、开启新的生活”这一目标,积石山县灾后恢复重建工作迅速展开。
冬去春来,甘肃日报社、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采访团追随春的脚步,再次赶赴积石山灾区,探寻春的讯息。
看着眼前这一幕,校长张国彪双眼湿润了。为了这一天,张国彪和同事们放弃假期,统计汇总受灾情况,协调工程队伍修复校舍,补裂缝、贴瓷砖、刷墙面、检查取暖设备,为的就是让孩子们按时返校读书。
“刚接到通知的时候,听到要用23天干完50多天的活儿,不少人都觉得有困难。”甘肃建投六建五公司施工现场负责人徐静来说,当时正值春节前夕,很多工人都已经回家过年,施工进度成了难题。
为了不耽误工期,公司紧急从外地调来70位工人,同时挨个给熟悉的工人打电话做工作,当大家得知是受灾学校的工程,很多人立刻订票赶赴积石山县。
“春节年年都过,但孩子们上学的时间不能等。”徐静来说,从1月6日进场,大家抢抓工期加班加点,保质保量地完成了修复任务。
早在去年12月22日,积石山县域内的积石中学、民族中学、大河家中学3所高中学校已经以班为单位开展线上教学。
有条件开学的学校进行线上教学,没有条件的学校,老师在安置点里教学,全县1136名教师放弃休息,下沉到安置点开展教学活动。
积石山县244所学校中,经鉴定能安全使用的学校,于去年12月25日至12月29日陆续开课。主体结构没有损伤的学校,全部利用寒假修复,确保今年春季正常开学。
主体结构受损的学校,春季开学后在板房教室过渡性上课。同时结合布局调整,制定重建规划,力争开春后动工建设,8月中旬完工,确保秋季学期正常投入使用,学生按时返校上课。
大河家、刘集等8个重点乡镇的绝大多数群众居住在233个临时集中安置点,保障这些群众的生活成为积石山县保民生的重中之重。
积石山县优化安置点服务管理,配齐配强工作力量,各级干部走访慰问受灾群众,持续解决群众吃、穿、用、医疗、教育等各方面的问题。
经过在全县范围内的全面摸底排查,当地对难以维持正常生活的家庭及时落实临时救助、五保、低保等政策,进行兜底保障。对2.12万户10.7万名严重受灾群众,全面落实过渡期各类生活补助,确保群众基本生活不受影响。
大河家镇陈家村原来修成的1.3公里路基上,建成了长条形板房安置点。安置点内,鲜艳的国旗、灯笼和春联格外醒目,表达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
公共卫生间、开水房、卫生室和文化活动室一应俱全,每户门口的公示表上,清楚标注了村干部的电线号的受灾群众佘黑麦,春节期间在家门前的十字路口摆起酿皮和糖葫芦的售卖小摊。
“大份酿皮15元一份,糖葫芦2元一个,能卖就补贴点家用,卖不完就送给孩子们吃。”佘黑麦坦诚地说。
佘黑麦摆摊的路口成了安置点孩子们最愿意来的地方。佘黑麦对记者说,困难总会过去,好日子还在后头。
春节期间,各安置点上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受灾群众自编自演,用歌声和舞蹈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信心。
年夜饭虽然比不上以前过年时丰盛,但每一口都充满了浓浓的人情味。乡亲们互道一句祝福,孩子们分得两三颗糖果,大家用简单的方式表达着彼此的关爱和祝福。
时下的积石山县,大大小小的灾后安置点上,板房的烟囱中时见青烟袅袅。小路的积雪上,孩子们留下的足迹清晰,一串串脚印通往学校,化成琅琅书声,带来春的希望。
在这之前,受灾群众要较长时间住在过渡安置的活动板房内。让受灾群众早日搬进温暖安全的新居,是灾后恢复重建最重要的任务。
春节刚过,村里就忙着通过村民知情大会、入户走访等方式,了解群众的后期安置诉求和困难,引导群众重建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