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关注的SpaceX手机直连事件,是行业发展的一个重大变化。我们看到,手机肯定是卫星互联网的一个重要应用场景,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功率等问题,功率太大可能会对有辐射,同时功耗也是一个问题。因此,SpaceX不断推动成本优化。SpaceX有默林发动机到猛禽发动机两个系列。默林发动机主要用于猎鹰1号,猎鹰9号火箭,采用燃气发生器循环,使用RP-1和液氧作为推进剂,最新一代的默林1D发动机的线年,SpaceX发布猛禽发动机的参数,其海平面推力3050kN,线kN,采用预先冷却的液氧-甲烷推进剂组合,燃烧室的室压高达30MPa。在火箭回收技术方面2016年Falcon 9火箭首次实现一子级的回收,2017年SpaceX又首次实现“二手火箭”的成功发射。可重复使用火箭可以使有效载荷费用减少了40%,回收和翻新的成本不到初始生产成本的10%。以当前全球火箭发射行业65亿美元的市场规模来看,可以节约50%的费用,即32亿美元。民用层面卫星互联网的发展可以最大限度的实现低成本的全域网络覆盖,节省非人口密集区域光纤光缆的铺设成本,同时提升长距离信息传输效率;大国发展与安全维度来看,卫星轨道及频段属稀缺资源,“先登先占+先占永得”原则下抢先布局迫在眉睫。“十三五“期间我国低轨通信卫星组网相对较为缓慢,但2020年底已集中向ITU申请12992颗卫星及相关频段,2021年我国成立星网集团统筹规划卫星互联网领域发展,加速低轨通信卫星组网进程。
这次SpaceX旨在达到的几个效果:无需更改硬件、固件或特殊应用程序,即可通过星链发送文本、语音和数据,预计2024年实现短信发送,2025年实现语音通线年实现上网(Data),同年分阶段实现IOT(物联网)。而国内星座持续扩容也将推动行业发展。卫星互联网建设驶入快车道,下游应用领域持续演绎;2023年7月9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卫星发射升空,中国低轨通信星座建设持续推进。2023年8月29日华为Mate 60 Pro 上架华为商城,官宣新增卫星通线日发布会官宣新车将可为车辆提供双向短信息、双向语音通信、以及车载4G/5G等功能;苹果合作伙伴Globalstar与SpaceX签署6400万美元协议用于发射卫星,扩展iPhone的卫星通信网络。卫星互联网应用侧多点开花。
伴随此前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卫星成功发射,我们看到行业发展已进入快车道,“G60星链”、航天科工集团等主体对于卫星互联网星座的不断扩容释放明显积极信号,叠加运载火箭基础设施的增加及商业化火箭公司技术的突破,我们预计后续我国卫星互联网星座的组网进程有望进一步提速。卫星生产制造侧持续重点推荐信科移动、创意信息国博电子,建议重点关注上海瀚讯航天智装铖昌科技航宇微,运载火箭环节建议关注斯瑞新材,后端应用环节重点推荐华力创通。
同时建议重点关注震有科技。2019年,公司参与承建的天通一号卫星核心网顺利开通,成为国内首个参与卫星核心网建设并成功商用的供应商。此外,公司已成功交付自主卫星移动通信系统项目、卫星互联网核心网项目、定制化5G卫星核心网项目、4G和5G融合卫星核心网项目、IMS融合卫星核心网等相关项目。同时,公司加入CCSATC12“航天通信技术工作委员会工作组”,参与到“基于NTN卫星物联网”的技术标准讨论中。据Euroconsult数据,2021-2030年低轨卫星市场规模复合增速有望超30%,公司作为国内少数具备卫星互联网核心网技术能力的企业,后续随着我国低轨卫星体系建设,有望深度参与这一市场。
10月11日,SpaceX星链官方网站全新推出星链直连手机业务(Direct to Cell)。根据SpaceX官网信息,其适用于现有的LTE手机。无需更改硬件、固件或特殊应用程序,即可通过星链发送文本、语音和数据。预计2024年实现短信发送,2025年实现语音通线年实现上网(Data),同年分阶段实现IOT(物联网)。初期支持的运营商包括:T-MOBILE (美国)、OPTUS (澳大利亚)、ROGERS (加拿大)、ONE NZ (新西兰)、KDDI (日本)、SALT (瑞士)。星链一旦真正实现手机直连卫星上网的商用化,无疑将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里程碑,也是引领手机新的重大突破。卫星互联网也是目前确定性最高的一个方向,虽然某些细分市场受到影响,但行业整体上,投资的确定性是高度可靠的。尤其是在大国博弈背景下,其重要性明显提升。
纵观SpaceX当前技术与布局,我们认为主要涵盖三大领域:1、以发射场和运载火箭为代表的基础设施,SpaceX现已可运用四座发射场地,第五座正在筹备建设,同时猎鹰火箭及优秀回收技术大幅助力航天器布局;2、以Starlink卫星+龙飞船+星舰为代表的航天器;3、以卫星通信连接、载人太空漫游、太空货运等为主的后端运营服务,目前已可在多个国家提供卫星通信服务,同时多次完成载人航天任务,逐步开启全新民用化、商业化的载人航天时代。
民用的星链是先行的探索,军事的赋能是长鸣的警钟。马斯克于2002年组建SpaceX,随后提出星链计划,拟在太空搭建由约4.2万颗卫星组成的网络,为全球消费者提供高质量互联网服务,目前已发射超3500颗卫星,可在36个国家和地区使用星链服务。在民用领域应用的同时,“星链”逐步应用于军事场景,打造作战单位之间的无线通讯网络。我们认为SpaceX的发展及星链的铺设在民用领域为我国组网后的应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模式,在国家发展与安全层面也指明了卫星互联网的发展要义。
卫星互联网百亿级市场可期,关键环节有望加速发展。1)卫星互联网具有重要发展意义,政策高度支持产业发展:“新基建”将卫星互联网建设定义为算力技术设施中核心环节之一,国家多部委提出明确指引,多政策出台扶持卫星互联网产业发展。2)百亿级市场可期,核心零部件环节有望率先发展:根据华经产业研究院、36氪研究院数据,国内2021年卫星互联网市场规模为292亿元,2022年达到314亿元,到2025年有望达到447亿元。卫星产业链主要包括卫星研制、卫星发射、地面设备、卫星运营等环节,从产业链上下游划分,卫星制造环节作为前端率先发展。生产制造环节中,平台与载荷为卫星核心零部件。3)星网集团成立吹响组网“集结号”,卫星发射有望提速:“十三五”期间,以中国航天科技和中国航天科工为主的两大央企分别提出了“鸿雁星座”和“虹云工程”低轨卫星互联网计划,并发射了试验卫星;中国星网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唯一一家从事卫星互联网设计建设运营的国有骨干型企业,打造卫星互联网产业发展的核心力量和组织平台,同时伴随发射场的进一步布局和运载火箭技术的发展,后续我国卫星发射及整个产业发展有望提速。
卫星通信产业的现状及其投资机会:在当前卫星通信领域中,价值主要集中在通用载荷方面,价格等方面竞争依然激烈。2015年以来,我国多个卫星互联网星座计划相继启动。如航天科工集团“虹云”星座(156颗)、航天科技集团“鸿雁”星座(300余颗)、中电科集团“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100颗)、银河航天“银河Galaxy”星座(1000颗)以及中国规模最大的“GW”万颗星座计划。根据国际电信联盟(ITU)官方披露,2020年9月,中国某公司向ITU递交了频谱分配档案,包含名为GW-A59和GW-2的两个宽带星座计划,计划发射的卫星总数量达到12992颗。该计划申请于2020年11月9日被ITU正式接收。这是迄今为止我国规模最大的低轨卫星星座计划。同时,星网集团成立吹响组网“集结号”,卫星发射有望提速。“十三五”期间,以中国航天科技和中国航天科工为主的两大央企分别提出了“鸿雁星座”和“虹云工程”低轨卫星互联网计划,并发射了试验卫星;中国星网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唯一一家从事卫星互联网设计建设运营的国有骨干型企业,打造卫星互联网产业发展的核心力量和组织平台,同时伴随发射场的进一步布局和运载火箭技术的发展,后续我国卫星发射及整个产业发展有望提速。
重点看好通信载荷龙头创意信息,创意信息的子公司创智联恒拥有基于5G的全自研无线G基站、低轨卫星通信载荷等系列自主产品,是专业从事5G通信和低轨卫星通信业务的设备商。创智联恒作为卫星互联网产业的设备提供商,始终致力于无线通信核心技术的研发,深度参与卫星互联网的标准建设,重点研发卫星核心载荷-通信载荷产品以及相关卫星通信产品,与众多产业界单位达成合作,赋能卫星制造和卫星应用产业链。在低轨卫星通信领域,相关技术和产品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创智联恒近期完成了融资,创意信息也正式发布了2023年员工持股计划管理办法,重要资本运作的落地有望推动公司加速发展。与此同时,建议重点关注华力创通铖昌科技信科移动等。
国内商业火箭发展快速。1)我国成功发射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卫星,行业发展有望迈入快车道。北京时间2023年7月9日19时00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成功,此次发射的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卫星由航天五院抓总研制,长征二号丙/远征一号S运载火箭由航天一院抓总研制。我们认为此次试验卫星的发射成功是我国卫星互联网行业发展里程碑式的节点,标志着我国组网迈出坚实一步,后续试验卫星的陆续发射和卫星正式组网进程可期。2)蓝箭航天朱雀2号成为全球首枚入轨的液氧甲烷运载火箭。2023年7月12 日9时整,我国商业航天企业蓝箭航天朱雀2号遥二火箭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96号工位发射升空。蓝箭航天表示下半年将测试发动机的可复用性,2024年将推出朱雀2号V2.0版,该配型将把太阳同步轨道有效载荷投送能力提高到4吨,后续将有望继续对火箭结构、二级火箭的游机等进行优化删减。商业火箭公司的持续突破,将有望在后续助力我国卫星互联网整体组网进程。
航天科工集团布局超低轨通遥一体星座,行业持续扩容。在第九届中国国际商业航天高峰论坛上,中国航天科工宣布正式启动超低轨通遥一体星座建设,预计超低轨通遥一体星座计划今年完成首发星发射,2024年完成9星业务验证星簇的发射,2030年星座规模将扩大到300颗卫星,具备15分钟应急响应能力。我们看到伴随我国航空航天技术的日益精进,卫星星座搭建需求不断涌现,行业天花板有望逐步抬升。
近年来,我国卫星产业整体发展向好,导航、通信、遥感领域具有较好成果。“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线开通,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中国星网建立,卫星互联网建设与发展逐渐进入快车道,产业链上游的卫星及火箭制造细分领域或将优先受益;卫星遥感领域应用场景丰富,随着全国实景三维建设、数字乡村、智慧城市等全面铺开,或有望深度受益。我们建议关注:
卫星产业链上游(卫星、火箭制造、卫星发射与测控):1)卫星总装唯一上市企业:中国卫星(我国小/微卫星的龙头,卫星互联网建设核心力量);2)卫星及火箭配套企业主要有:铖昌科技(射频芯片)、佳缘科技(数据加密)、航天电器(航天连接器龙头)、盟升电子(天地通信核心配套企业)、天奥电子(授时产品)、臻镭科技(特种芯片等)、航天电子(导航、测控、线缆等)、国博电子(T/R组件)、航天智装(星载计算机)等。中游(地面设备及卫星运维):地面设备方面建议关注海格通信华力创通等;卫星运营建议关注中国卫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