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属于智能网联和智能交通行业。随着人工智能、移动互联、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以数据为核心的智能网联、自动驾驶正构建新一代智能交通系统。
我国大力发展智慧交通、数字交通,在智能交通基础设施、出行服务、车路协同等重点领域,引导智慧交通、数字交通产业化发展。在人工智能技术的逐步成熟以及多项政策的推动下,高速公路智能化、智慧化、数字化成为当下公路运输的主要发展方向。今年是《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印发5周年,过去五年,我国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网络日趋完善,接下来道路交通的数字化、智慧化改造有望提速。2023年,交通运输部印发《关于推进公路数字化转型加快智慧公路建设发展的意见》,提出到2035年,全面实现公路数字化转型。中国的智慧交通市场规模有望在2027年达到6400亿元,2021-2027的复合年均增长率为9.86%。随着中国数字交通建设的进一步发展,高速公路智能化、数字化市场规模将继续攀升。对数据的采集和应用是支撑智慧交通基础设施发展的基础,智慧交通相关的数据要素产业未来发展前景广阔。在交通运输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方面,提高高速公路收费站计费的准确性和通行效率,推广ETC门架拓展应用,加快数字治超、非现场执法站点建设和联网运行。与此同时,今年国家设备更新行动方案公布,预计将会带动交通行业设备的大规模替换更新。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各类生产设备、服务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鼓励和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2024年3月13日,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行动方案》提出,到2027年,工业、农业、建筑、交通、教育、文旅、医疗等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5%以上;其中重点包括支持交通运输设备的更新。
近年来,政府相关部门积极推动智能网联汽车行业的发展,行业市场规模快速增长,国内已经在各层面就车路云一体化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化落地路径达成高度一致,未来基于单车智能与网联协同融合发展的中国版自动驾驶方案预计将快速成熟落地。车路云一体化的智能网联市场蓄势待发,由过去碎片化和孤岛化的小规模市场,迅速走向规模化、批量化和标准化的蓝海市场。2023年11月1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工作的通知》,提出搭载自动驾驶功能的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开展准入试点并在限定区域内开展上路通行试点。L4+自动驾驶技术发展推动了车辆、道路与云计算之间的协同进步,对道路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为智能网联城市端应用带来了崭新的发展机遇。2024年1月1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组织开展“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进一步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商业化应用。本次应用试点从“车路云一体化”技术落地和智能网联汽车规模应用两个维度开展更加深入的道路测试和示范应用,通过城市级的规模化应用试点,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加速从示范应用向商业化推广演进。《通知》提到(1)建设智能化路侧基础设施。试点区域5G通信网络全覆盖,部署LTE-V2X直连通信路侧单元(RSU)等在内的C-V2X基础设施。开展交通信号机和交通标志标识等联网改造,实现联网率90%以上。重点路口和路段同步部署路侧感知设备和边缘计算系统(MEC),实现与城市级平台互联互通,探索建立多杆合一、多感合一等发展模式。
(2)提升车载终端装配率。试点运行车辆100%安装C-V2X车载终端和车辆数字身份证书载体;鼓励对城市公交车、公务车、出租车等公共领域存量车进行C-V2X车载终端搭载改造,新车车载终端搭载率达50%;鼓励试点城市内新销售具备L2级及以上自动驾驶功能的量产车辆搭载C-V2X车载终端;支持车载终端与城市级平台互联互通。
(4)建设跨域身份互认体系。政策的逐步落地将会推动智能化路侧基础设施和云控基础平台建设,提升车载终端装配率,开展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系统架构设计和多种场景应用,形成统一的车路协同技术标准与测试评价体系,健全道路交通安全保障能力,促进规模化示范应用和新型商业模式探索,大力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化发展。随着此政策的发布,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发展以及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将成为我国新质生产力提升的重要实践和驱动引擎。根据2024年3月15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信息,我国已经建成一批智能网联新型基础设施,完成3000余个路口智能化改造,安装一万余套各类路侧设施,完成约50万个5G基站,实现道路信息的实时感知和有效通信。《通知》提出在组织实施中应用试点工作以城市为主体自愿申报,五部门联合组建专家组,对应用试点申请进行综合评估,按照“成熟一批、启动一批”的原则,分批研究确定应用试点城市名单。双智城市建设向规模化示范城市迈进,城市智能网联建设将由碎片化转向全域大规模推广,给智能网联建设注入了新的驱动力。
智慧城市是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交通的重要支撑,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和党的“二十大”报告重点部署“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住建部近年来推进数字城市和智慧城市的建设,强调基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手段的城市更新行动,通过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城市设施、推进数字基础建设,促进智慧城市建设,推动高质量城市发展。同时,汽车产业的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转型,与城市融合发展,共同促进智能网联汽车与智慧城市的协同进步。“双智试点”城市已初步形成,通过双智城市实现智能网联基础设施建设及其与汽车产业转型的紧密结合,未来双智城市建设将向规模化示范城市迈进。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演进,数字经济发展全面提速,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也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公司本着从“交通是兴国之要、强国之基”的国家发展总基调出发,基于在交通行业多年的经验积累和技术积淀,充分理解交通行业的客户需求以及未来发展趋势,致力于在智慧交通、智能网联、智慧城市等方向不断突破传统、追求创新。公司围绕“车”和“路”构建泛在感知业务生态,以人工智能、车路协同、数字孪生共性技术为基础,形成物联网全域融合感知、时空一体化数字底座、跨域资源共享与交换三大核心驱动能力。主要业务可概括为5大事业部、2大基础支撑体系、2类业务组团、2个营销体系。其中,5大事业部包括智能网联事业部、激光产品事业部、汽车电子产品事业部、ETC产品事业部、称重产品事业部;2大基础支撑体系包括北京、武汉、苏州、深圳的研发体系以及全国32个地市级技术服务中心的客户服务体系;2类业务组团包括7个分子公司和智能ETC等创新业务;2个营销体系包括国内业务营销和国际业务营销。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以“产品+服务”的方式获取利润,盈利来源主要包括产品及系统销售和服务提供。公司向客户销售智能网联、激光雷达、汽车电子、ETC、动态称重等相关产品及配套软件或平台系统,并根据具体产品的要求进行土建施工、设备安装调试、系统联调、技术培训等流程,最后经过验收合格,取得对方的完工验收单,收取项目合同款,获得收入与盈利。此外,公司根据签订的技术服务合同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包括设备日常养护、维修、更新与升级。
公司定位为“科技和数据”双轮驱动的科技型公司,深耕智慧交通领域30年,准确地对行业发展趋势进行了预判,并持续进行研发高投入,围绕智能网联不断深入布局,在车路协同方面已具备车-路-云-网-图的全方位技术能力,构建了行业技术壁垒。公司车路云一体化的技术底座如下:
公司紧跟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战略,面向智能网联汽车大规模商业应用的需求,提出车路云一体化的总体架构,通过智能化路侧基础设施建设、车辆网联化升级、统一时空数字底座、云控基础平台和云控应用平台,为智能网联汽车提供协同感知、协同决策、协同控务的同时,支持智能网联示范应用的运营管理和测试公司持续强化时空一体化数字底座、全息立体感知、实时动态数字孪生、车路协同实时交互四大核心能力,构建车-路-云-网-图的整体解决方案,全面提升公司面向车路协同安全预警、车路协同辅助驾驶、车路协同自动驾驶的架构能力和交付能力。在生态建设方面,公司与生态合作伙伴就人工智能算法、自动驾驶技术、信息通信、交通仿真、CA安全认证体系及软件应用等多个重点技术领域展开合作,专注于围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发展目标,发挥产业生态优势,推动产业链资源共享和创新协同。
激光雷达领域,公司坚持自主研发为主的发展路线,在光学结构、激光发射、接收电路设计等方面具有多年的技术积累和储备,同时进行机械式激光雷达、固态激光雷达等多技术路线日,公司关于激光雷达产品有效专利421项,涵盖智能交通、机器人、自动驾驶及ADAS等多个领域的应用,自主研发的激光雷达产品曾获得“国家火炬计划产业化示范项目”、“北京市新技术新产品”等奖项。对于下一代的激光雷达的研发,公司全固态激光雷达解决方案OPA+FMCW,相关项目已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委重点课题、中关村颠覆性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项目等课题资金支持。公司参与激光雷达领域标准制定方面,已发布1项团体标准《车载激光雷达检测方法》,另有参与的在编标准15项,其中2项国际标准、4项国家标准、4项行业标准、5项团体标准。公司牵头在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编制的行业标准《车路协同路侧激光雷达检测方法》已经申请报批中。
ETC领域,公司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成功研制出语音播报单片式OBU、智能OBU等车路协同OBU,并通过支付宝、抖音、京东、天猫等线上渠道直接面向车主销售。为实现高速公路联网收费优化升级,公司成功开发出标准化收费站系统、精确还原路径收费系统、智慧化稽核解决方案及智能稽核工单机器人产品,集成多项先进技术,如多源数据融合、雷达定位、图形+视频增强识别、RPA+OCR+NLP融合技术(即机器人流程自动化+光学字符识别+自然语言处理融合技术)等,上述系统能够较大提升高速公路收费及稽核效率,提升收费产出。同时,公司还研发出基于ETC+技术的车辆监测系统,实现服务区车辆身份监测及稽核打逃、桥梁及隧道内车辆身份识别、车辆区间定位、车辆轨迹仿真等,能够提升上述场景的车辆监测准确率,提高运营管理水平。
动态称重领域,公司拥有多年的深厚研发积累,通过传感器的数字化,结合数据采集与算法逻辑,不断地迭代更新动态称重的核心技术和核心产品,保证了公司的技术解决方案一直处于业界领先地位,公司的动态称重技术已经在海外市场得到了成功应用,也验证公司的技术水平站在了国际前沿。
公司经过多年持续的研发投入,进行了大量的技术创新,构建了车路云一体化的自主核心知识产权体系。报告期内新增95项授权发明专利、96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22项授权外观设计专利,新增48项软件著作权,新增9项PCT专利,新增1项国外专利授权。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国内外有效专利共1199件,软件著作权291项。有效专利中包括343项发明专利、765项实用新型专利、89项外观设计专利,1件美国授权专利,1件欧洲授权专利。另有1080项专利处于审查阶段,包括2项美国专利、1项欧洲专利、28项PCT。2023年度,公司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称号,与同济大学共同申报并获得一项国际发明大奖——日内瓦国际发明展发明专利奖银奖,首次申请并获得了1件数据知识产权,首次申请并获得了1件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截至目前,公司已在欧盟、马来西亚、土耳其、印度尼西亚取得注册商标,为公司加快出海奠定了品牌基础。同时,公司高度重视产品研发与技术标准的制定工作。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参与的已发布标准达112项,其中国家标准13项,行业标准5项,地方标准2项,团体标准92项;参与的在编标准达181项,其中国际标准3项,国家标准20项,行业标准31项,地方标准30。